精密加工厂家行业研究:高端市场亟需替代,下游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04-16-2023

精密加工厂家//chuanchuanjiqi.cn/行业研究:高端市场亟需替代,下游需求有望触底回升

(报告出品方/作者:财通证券,佘炜超,刘俊奇)

1、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件之一,高档数控系统为国家战略级资源

1.1、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被称为工业母机。机床是现代制造业最为重要的工具 之一,也是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机床产品的性能决定着制造的质量, 特别是高档的数控机床,其技术水平更是一个国家先进工业化的体现。数控机床 加工全能,其可以把车、铣、螺纹加工等集中到一台机床上,使其具有多种工艺 手法,数控机床可以很好地解决精度高、复杂、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 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加工零件的精度。数控机床是在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由于数控机床具有良好的柔性、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可加工复杂零件等一系列 优点,目前在机械制造业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数控机床相对传统机床具有明显的加工优势,正逐步替代传统机床产品。高档数 控机床是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复杂性、高效高动态加工的数控机床,具备明显的 技术优势。1)高精度:在同等机床档次条件下,具备更高精度加工能力,主要应 用于精密模具等零件加工;2)高复杂性:五轴联动加工下才能够完成具备形状复 杂、多线型、异形曲面等特点的零件;3)高效高动态:主要服务于航空航天、汽 车、军工等重点领域,满足零件加工对高动态特性、高速高节拍等特点的需求, 常见于航空航天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及飞机结构件等。由于数控机床可以明 显提升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在现代生产之中,数控机床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动 机床产品。

数控系统是机床的重要部件。从机床结构上看,数控机床由机床主体、传动系统 和数控系统构成,机床主体是机床的框架,包括床身及底座铸件、主轴及变速箱 等,传动系统包括传动机械、 辅助动力系统等,机床主体和传动系统构成工件加 工的基础,其刚度、抗震性等要求比较高。从成本占比上看,2016H1 海天精工数 控机床主要成本构成为结构件、控制系统、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刀库及其他, 其中结构件占 35%,控制系统占 22%,传动系统占 20%,驱动系统占 13%,总计 达到 90%。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大脑”,数控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高端数 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及效率,是最核心的部件之一。

数控系统是数字控制系统的简称,也被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CNC)。数控系统是根据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执行部分或 者全部数值控制功能,并且配有接口电路和伺服驱动装置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因 此数控系统包括控制系统、驱动系统和检测系统三大部分。

数控系统中的核心模 块为计算机数字控制器,即 CNC 控制器。操作者将编程信息传输至 CNC 控制器, 随后 CNC 控制器将命令进行控制执行,操作者可以在改变计算机数控系统软件 的同时对数控机床的主轴、电器、电机等单元进行操作与控制。数控系统根据程 序内容发出指令,一方面由伺服系统中的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控制机床执行件的 运动,另一方面控制机床的其它辅助运动, 如主轴转速、转向选择,冷却泵的开 停等。检测系统可以检测机床部件的运动位置、速度,并反馈到控制系统和伺服 系统,用于修正控制指令。

数控系统通常包括基本功能和选择功能。基本功能是数控系统必备的功能,包括 数控加工程序解释、数据处理、进给轴控制和开关量控制功能。选择功能是供用 户根据机床特点和用途进行选择的功能,不仅提高了数控加工过程和操作的方便 性和舒适性,而且拓宽了数控系统的适用范围,使制造系统中制造单元的集成成 为可能。选择功能包括主要包含以下功能:编程功能、图形模拟功能和通信功能。根据伺服系统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数控系统分为开环、半闭环、闭环控制数 控系统,高档数控系统通常为闭环控制数控系统。

1)开环控制数控系统:不带检测装置,无反馈电路,以步进电动机为驱动元件。 原理是 CNC 装置输出的指令进给脉冲经驱动电路进行功率放大,转换为控制步 进电动机各定子绕组依次通电/断电的电流脉冲信号,驱动步进电动机转动,再经 机床传动机构(齿轮箱、丝杠等)带动工作台移动。这种方式控制简单,价格比较低 廉,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型数控系统中。

2)半闭环控制数控系统:位置检测元件被安装在电动机轴端或丝杠轴端,通过角 位移的测量间接计算出机床工作台的实际运行位置(直线位移),并将其与 CNC 装 置计算出的指令位置(或位移)相比较,用差值进行控制。由于闭环的环路内不包括 丝杠、螺母副及机床工作台这些大惯性环节,由这些环节造成的误差不能由环路 所矫正,其控制精度不如闭环控制数控系统,但其调试方便,成本适中可以获得 比较稳定的控制特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式被广泛采用。

3)闭环控制数控系统: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机床工作台上,用以检测机床工作台 的实际运行位置(直线位移),并将其与 CNC 装置计算出的指令位置(或位移)相比 较,用差值进行控制。这类控制方式的位置控制精度很高,通常在高端数控机床 领域使用。由于闭环控制数控系统将丝杠、螺母副及机床工作台这些大惯性环节 放在闭环内,整个系统连接的刚性变差,调试时其系统稳定状态很难达到。

根据数控系统的功能水平的不同,可以把数控系统分为经济型、标准型和高档型 数控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是国家战略级资源。高档型数控系统的控制类型、加工 速度、加工精度等方面会有明显的提升,并且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正严格管控甚至 禁止对外出售高档数控系统,或者对高档数控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限制。日本发 那科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并未对国内企业开放。美国机床企业会对用户进行定时 核查,掌握其设备使用情况。

数控系统产业链正逐步实现国产化。数控系统产业上游包括制造所需的工控机、 显示屏、计算芯片、功率模块、伺服电机和其他部件,这些上游产品一同构成了 数控系统的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和伺服驱动系统。国内数控机床的计算芯片和功 率模块以进口为主,不过国内数控系统制造商已经逐步采用国内芯片产品。部分 伺服驱动和电机市场已经国产化替代,但是产品性能与国外产品还有一些差距。 数控系统下游是数控机床制造商,后者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国防军 工、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

1.2、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历程

1952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开创了世界数控系统 技术发展的先河。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数控系统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86 年,三菱(MITSUBISHI)推出了采用 Motorola 32 位 68020 CPU 的数控系统,掀起 了 32 位数控系统的热潮。1987 年,发那科(FANUC)公司 32 位多 CPU 系统—— ES-15 的问世,使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较原来的 16 位数控系统显 著提高。90 年代以来,受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利用 PC 丰富的软硬件资源,数控 系统朝着开放式体系结构方向发展。德、美、日等各国争相开发新一代的高速数 控机床,加工中心的主轴转速、工作台移动速度、换刀时间分别从 80 年代的 3000~4000r/min、10m/min 和 5~10 s 提高到 90 年代的 15000~ 50000r/min、 80~120m/min 和 1~3s。

进入 21 世纪,数控系统技术在控制精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 年国际制造 技术展览会上,专业的数控系统制造商纷纷推出了提高控制精度的新举措。 FANUC展出的Series30i/31i/32i/35i-MODEL B数控系统推出了AI纳米轮廓控制、 AI 纳米高精度控制、纳米平滑加工 NURBS 插补等先进功能,能够提供以纳米为 单位的插补指令,大大提高了工件加工表面的平滑性和光洁度。SIEMENS 展出的 SINUMERIK 828D 数控系统所独有的 80 位浮点计算精度,可充分保证插补中轮 廓控制的精确性,从而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此外,MITSUBISHI 公司的 M700V 系列数控系统也可实现纳米级插补。

经过持久研发和创新,德、美、日等国已基本掌握了数控系统的领先技术。目 前,在数控技术研究应用领域主要有两大阵营:一个是以发那科(FANUC)、西门 子(SIEMENS)为代表的专业数控系统厂商;另一个是以山崎马扎克(MAZAK)、 德玛吉(DMG)为代表,自主开发数控系统的大型机床制造商。

两种阵营下的数控系统公司发展模式又分为了西门子模式、哈斯模式和马扎克模 式,每种模式各有其优缺点。 1)西门子模式:数控系统厂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数控系统,提供各种标准型的 功能模块,为全世界的主机厂批量配套。 2)哈斯模式:主机厂独立开发数控系统,并与其自产的数控机床配套销售。如 美国的哈斯 (Haas) 公司、意大利的菲迪亚公司等,这些公司创立之初是从数控 系统研发起步的,为了销售数控系统,开始了数控机床的生产销售。我国的科德 数控也是这种发展模式。 3)马扎克模式:主机厂在数控系统厂提供的开发平台上,研发自主品牌的数控 系统,并与其所生产的数控机床配套销售。如日本马扎克、森精机等公司,在三 菱.发那科提供的数控系统平台上,共同研发形成马扎克、森精机的数控系统品 牌。

我国数控系统起步阶段以政府为主导。1958 年我国出现第一台数控机床,1981 年我国开始引进发那科数控技术,随后开始引进 GE、西门子等数控系统。1996 年我国领先数控系统制造商开始模型学习,自助创新。2006 年以后,我国开始 研发高端数控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涌现处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北京凯 恩帝等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传统数控系统不满足现代制造业的生产需求,数控系统应当朝着智能化、网络化 和开放化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网络制造接口问题、跨平台运行 通讯机制以及先进控制算法问题,以此促进数控系统的全新发展,从根本上提升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虽然国产高端数控系统与国外相比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 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来在多轴联动控制、功能复合化、网络化、智能化 和开放性等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1)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机床的高速化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力;高精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加工质量;可靠性是 数控系统综合性能优劣的直接体现,能否在可靠性方面缩短与国外数控系统的差 距是关系到国产数控系统及其装备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

2)多轴联动、复合化:多轴联动数控系统集计算机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和精密 加工技术于一体,多轴联动加工可利用刀具的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产品的加 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将大幅提升。一般认为,2 至 3 台三轴机床的加工 效率仅能和 1 台五轴联动机床的加工效率相媲美。随着市场对于个性化需求日益 强烈,交货日期不断缩短,金属加工行业愈来愈多地采用复合机床对复杂工件进 行综合加工,数控系统在工艺上的复合程度不断提升,相较只具备单一加工功能 的数控系统,用户更需要能够提供车削铣削、镗削、钻削和磨削等工序的复合型 数控系统。

3)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智能控制加工质量和效率, 如自适应控制加工过程、自动生成工艺参数等;智能提高驱动性能,如负载自动识别、电机参数自适应运算、前馈控制等;智能编程和操作,如自动编程和智能 化的人机界面。数控系统向柔性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点(数 控单机)、线(柔性生产线)向面(自动化车间)、体(CIMS)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向 注重经济性和实用性的方向发展。数控系统的网络化主要是数控系统与外部控制 系统进行网络连接与控制。在网络技术成熟发展过程中,逐渐提出数字制造概念, 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企业的现代化标志。

4)开放式、软数控模式:开放式数控系统是指数控系统制造商可通过对数控系 统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修改、添加或删减,快速构建不同品种和档次的数控系 统,并且可以针对不同厂家、用户和行业需求,将其特殊应用和技术经验集成 到数控系统中,形成定制型数控系统。未来的数控系统能够被用户重新配置、修 改、扩充和改装,并允许模块化地集成传感器、监视加工过程、实现网络通信和 远程诊断等,而不必重新设计软硬件。

2、行业持续增长,外资占据中高端主要市场

2.1、低档市场实现替代,中高档数控系统对外依赖度高

机床数控化提升将持续带动行业增长,行业市场空间有望接近千亿。根据机床工 具协会数据,2021 年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和数控金属成形机床的产量分别为 27 万台和 2.4 万台,按照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数控系统单价分别为 10 万元和4.15 万元计算,2021 年国内数控系统市场规模约为 280 亿元。国内机床数控化率 低于 50%,海外发达国家数控化率在 80%左右,国内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还有较 大的成长空间,考虑到机床行业的增长和数控化率的持续提升,数控系统市场规 模有望向千亿规模迈进。

根据数控系统的技术实力,数控系统参与者可以分为国外顶尖、国外一流、中国 台湾、中国大陆高端和中国大陆普适五大类别。国外顶尖级别主要以西门子、海 德汉为代表,产品性能优越,国内高端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应用较多。国外一流企 业包括发那科、三菱等,其性能优越的同时性价比也更高。中国台湾企业包括新 代、亿图、宝元等,此类企业正逐步被国内优秀企业替代。中国大陆高端企业包 括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光洋等企业。

外资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份额,中高档数控系统基本被垄断。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 统计数据,2020 发那科占我国数控系统市场份额为 34%,三菱数控为 21%,广州 数控为 15%,西门子为 10%,前三大外资企业市占率约 65%。低端型国产替代难 度低,目前国内企业已占据主要市场。中端型对稳定性要求高,目前市场竞争激 烈,外资企业主要为日本发那科、三菱,国内公司如华中数控、科德数控、凯恩 帝已逐渐渗入突破市场。由于高端数控系统对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国产公司 替代难度较大。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涌现了一小批研制高档数控系统的企 业并实现了部分国产化,但市占率仍不足 10%。

根据 2018 年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华中数控在中高档数控系统具有一定优势,该 公司在我国中档数控系统的占有率约为 30%,高档数控系统市占率也是国内最高。 北京凯迪恩和大连大森在我国中档数控系统市占率分别为 22%和 14%。高档数控系统研发发力中,国内优秀企业持续追赶。经过国内企业的不断努力, 我国高端数控系统逐渐得到突破。华中数控研制的“华中 8 型系列高档数控系统” 已实现与国际龙头高档产品的对标,并有数千台套系统已用于高档数控机床中。 科德数控的 GNC60 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与德国西门子 840D 型高档数控系统的功 能对标。从产品性能上看我国部分产品已经优于国际水平。对比科德数控与西门 子等外资的产品可以看出,我国产品在部分性能指标上优于国外产品,并且还有 价格优势,具有开拓市场的能力。

自主化能力提升明显,高端市场开始突破。根据科德数控招股书,国内华中数控、 科德数控已经掌握伺服驱动、电机等技术,从产品自制率上看已经不逊于海外龙 头企业。2017 年,“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结束,我国高档 数控系统国产化率从 1%提升至 5%,国内高档数控系统国产化替代开始突破。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产数控系统在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取得了 巨大进步,打破了我国在航空、航天等领域高档数控系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但 是与国外产品相比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技术成熟度差距明显,缺乏长期应用验证:数控系统的技术难点是对可靠性要 求高、多学科技术交叉性高、配套机械设备品种多。自主研制几台高档数控系统 并在试验室和实际生产中完成各种测试验证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实现国产数控系 统的大批量、长期应用验证。海外龙头企业经历过长期、大批量的验证迭代,具 有丰富的应用经验,技术成熟度高;国产数控系统公司起步较慢,在技术成熟度 上仍有差距。

2)市场认可度不够:以日本发那科、德国西门子等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在数控系 统领域均发展了近 60 年,积累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技术壁 垒和确立了市场优势地位。在我国市场,这些国外企业也已经耕耘了 40 多年凭借 产品在技术上、性能上的优势,这些国外企业已拥有很好的市场品牌与客户美誉 度,大多数客户已经习惯于使用他们的产品,形成了一个“市场生态圈”。

2.2、海外龙头简析

(1)发那科 发那科(FANUC)创建于 1956 年,其公司名称是富士自动化数控(Fuji Automatic NUmerical Control)的英文缩写,主要由日本发那科公司和美国密歇根州罗切斯特 山的美国发那科公司以及卢森堡的欧洲发那科公司组成,最早期是富士通开发的 早期数字控制(NC)和伺服系统的一部分,是一间提供如机器人和电脑数控机床 等自动化产品服务的公司。发那科 1959 年首先推出了电液步进电动机,在后来的 若干年中逐步发展并完善了以硬件为主的开环数控系统;1976 年研制成功采用直 流伺服电机的数控系统 5,1985 年推出了数控系统 0,1987 年研制成功数控系统 15,被称为划时代的人工智能型数控系统。

(2)西门子 西门子是全球领先的数控系统制造商,目前公司 808、828、840 以及 MC 等类型 具有广泛应用。SINUMERIK 808 是适用于普通机床的理想预配置数控系统,适合 入门级机床操作者;SINUMERIK 828 是适用于标准机床、铣床和磨床的紧凑型数 控系统,拥有紧凑级系统的优异可扩展性;SINUMERIK 840 是适用于模块化机床 设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满足最为宽泛的工艺需求;SINUMERIK MC 是适用于定 制化加工机床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具有优化的运动控制、高性能自动化和集成的 Windows 10 操作系统。

(3)海德汉 海德汉(HEIDENHAIN)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光栅尺、角度编码器、选择编码器、 数显装置和数控系统,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机床、自动化机器,尤其是半导体和 电子制造业等领域。从简单的三轴数控机床到多达 23 轴的高度复杂的加工中心,海德汉为所有常见类型的铣床和车床提供全系列的数控系统。公司现有数控系统 主要产品包括 TNC 620/640/7 系列。

(4)三菱电机 三菱电机(Mitsubishi Electric)数控系统以“加工控制技术”、“质量和数量的高可 靠性”、“网络”三大理念,为世界用户提供与世界工艺相适应的优质产品。公司现 有数控系统主要产品包括 M800/M80/E80 系列以及最新的 M800V/M80V 系列。 2021 财年公司总营收 41914.33 亿日元,其中工业机电一体化(Industrial Mechatronics)业务营收 12702 亿日元。

3、行业发展向好,国内数控系统成长可期

3.1、数控化率提升与机床国产化替代赋予行业成长基础

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数控系统成长空间巨大。2021 年我国金属切 削机床产量为 60.2 万台,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为 27 万台,金属成形机床产量 为 21 万台,其中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为 2.4 万台,因此从产量上看,我国金属 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形机床的数控化率为 45%/11%,而金属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合 计为 36%。虽然近年来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持续上升,但是仍然明显低于全球水平, 而全球发达国家数控化率更是在 80%以上。远期来看,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有望有 一倍以上的提升空间,考虑机床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数控系统长期成长空间巨大。《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提升到 64%,十 四五期间我国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均有较好的发展环境。

我国中高档机床仍然被外资大量占据。我国机床行业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是 占据我国高端市场的外资企业,第二梯队是国内的优质机床企业,第三梯队是国 内其他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8 年,我国 低档数控机床、中档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的国产化率分别为 82%、65%和 6%。 从进出口数据上看,我国 2022 年金属切削机床进口金额约为 56.1 亿美元,约 385 亿元人民币,占据我国数控金切机床较大份额,同时国内还有部分外资企业的产 能,总体来看我国中高档数控机床对外资的依赖度仍然较高。

全球疫情爆发促使国内机床替代加速。2020 年新冠疫情开始在全球范围出现,国 外机床企业的生产和交付受到影响,由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制造业仍然保持较 好增长,国内需求旺盛,内需与外部供应出现“剪刀叉”,国内机床企业迎来成 长契机。日本金属切削机床订单从 2020 年 2 月开始降幅扩大,一直持续到 4 季度才开始同比转正;国内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从 2020 年 4 月开始转正,国内机床企业 订单旺盛,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机床国产化替代趋势得到加速。

政策持续推动,高端机床持续替代进口。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机床行业的发 展,并且不断推出相关政策法规推动行业健康成长,尤其重视高端机床的发展。 2021 年 8 月,国资委党委召开会议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 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 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 地”,将工业母机的战略地位提到了较高的位置。2021 年 12 月,《“十四五”智能 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5 年,智能制造装备的市场满足率要到达 70%,并且 提出需要研发智能立/卧式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磨床等 高端工作母机。

机床国产化背景下,看好数控系统国产化替代加速。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 部件,关系到数控机床的功能和性能,下游机床客户在选用的时候通常十分谨慎, 叠加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目前中高端机床仍然偏向于使用国外品牌。但是目前 国内多家上市公司及众多非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使用国内数控系统或者与国内领先 企业开始合作研发,未来数控系统有望在国内机床企业中得到大量应用,随着国 内机床的国产化持续替代,数控系统国产化替代进程也有望加速。

3.2、数控机床有望恢复上行周期,新兴行业与出口需求提供新动力

通用设备行业景气度有望恢复,机床上行周期将延续。分析国内机床产量历史数 据可知,机床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每轮周期在 6~12 年不等,并且 2011 年以前行业上行期时间通常会长于行业下行的时间,2012~2019 年行业总体呈现 下滑趋势,行业从 2020 年开始恢复增长。近几年疫情对行业产生巨大影响,2022 年底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有所变动,国内规模以上金属加工机床产量约为 75.5 万台, 同比 21 年出现两位数下滑。但是我们认为机床的上行周期并未结束,疫情影响修 复后行业上行周期有望持续。国内企业端中长期贷款从22年8月开始恢复增长,2023 年 1 月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为 35000 亿元,增长 66.67%,并且 1 月份 新增人民币贷款 4.9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1%,延续 12 月份增长态势,通用设备 行业有望恢复增长。

机床出口需求增长,数控系统有望走出国门。俄乌冲突带来了一定海外转单需求, 2020 和 2021 年俄罗斯外贸额中欧盟分别占到 33.8%和 35.9%,然而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乌冲突正式爆发后,欧盟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八轮制裁。俄罗斯是全球机 床消费主要国家之一,2014 年俄罗斯机床消费约 20.3 亿美元,位居全球第 7 位, 但俄罗斯机床以进口为主,而德国和中国是其进口前两大国家。根据中国机床工 具协会数据,2022 年我国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 33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0.9%,其 中出口金额为 20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9.0%,金切机床、数控装置出口增速更是 超过 20%,机床和数控装置出口数据突出,数控系统有望逐步走出国门。

新兴行业发展迅速,行业迸发新动力。国内新能源、半导体、5G 等行业发展迅速, 纽威数控、创世纪、国盛智科等相关机床企业有望持续保持增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优化后的机床产品可以高效加工一体化压铸汽车零部件、电池外壳等。风 电行业有较多大型零部件,以及箱体类产品,重型龙门加工中心、铣镗床等机床 产品应用需求较大。在 5G 领域,5G 基站规模更大,并且有较多散热器壳体、滤 波器等部件,同时 5G 的使用也将带动应用设备的逐步增长,对加工需求也有明 显的提升作用。新兴行业直接促进了机床需求的增长,同时新兴行业发展也通常 会有更多的定制化需求,国产数控系统通常在本地化服务上更具备优势,有望实 现更好的成长。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广州翻译公司 | 西安预制围墙 | 智能控制器 | 网络推广 | 科技广州 | 深圳智能手表 |